书书屋 - 言情小说 - 转运六零末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7

分卷阅读137

    村民一听不用交学费,又忍不住开始讨论。

“还有这种好事,上学不用交学费?”某村民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沾这个便宜。

第89章

让孩子上学,家里的活就得耽误了;不让孩子上学,感觉有便宜不占,就跟傻瓜似的。这两厢比较之下,让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选择好。

然而,村长的话还在继续,很快让某些心存幻想的村民受到精神打击。

“咱们村现在每天能捡几筐鸡蛋、鸭蛋,每年能卖不少钱,以后孩子们上学的学费就从这里面出。”周存福大声宣布村干部决定的临时决定。

听到这里,底下的村民马上就嚷嚷着问:“村长,这样不对啊,我家孩子少,那不就吃亏了吗?”

这话一出口,那些家里有七、八、十几个孩子的人家情不自禁咧嘴笑了。

“对啊,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能跟家里七八个孩子的一样吗?村长,这样不公平!”村民抗议。

老是被村民打断他的话,村长也很无奈啊!

“都先别嚷嚷,听我说完。孩子的学费先由村里垫付,但是年底分红的时候会从各家扣出来。”

当时就有人大声喊:“村长,那我家孩子不上学了,我可不想年底被扣钱。”

“我再讲一遍,这事是经过村委会商量,共同决定的,都是为了咱们的孩子好。不去送孩子上学的人,以后年底不给发分红,一分都不会发。”村长下了死命令。

“怎么能这样,我不想让家里的孩子上学还犯法了?”有的村民愤怒不解地反问。

村长开始给村民讲道理:“村里做这个决定,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前程考虑。”

“你们想想,不管是工厂招工,还是部队招兵,还是选工农兵大学生去上大学,是选有文化的,还是选没文化的?”

村民甲说:“村长,这还用问吗?肯定是选有文化的!”

村民乙点着头声援:“可不是,要是大字不识一个,人家肯定看不上。”

周存福继续给村里人讲理:“就是这回事,人家城里的工厂都稀罕有文化的,没文化想进城根本不可能。为了孩子们的将来,你们必须让孩子上学,这是为了他们的将来,你们可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

“你说你们忙活一辈子都是为了啥,汗珠子摔八瓣死命地干,还不是为了孩子们,为了家里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咱村可不缺粮吃,就连细粮都不缺,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吃饱吃好吧,这还不行,还要考虑孩子们的前程……”

“村上做这样的决定,也是为了孩子们好。你们也别在背后说有的没的,谁反对也没用。”

周存福最后宣布:“家里有孩子符合上学年龄的,今明两天大人赶紧带孩子去报名,必须都送去。谁家要是不想让孩子上学,队里都统计好留底,年底分红就不分给谁。都得记住了,这可不时忽悠你们的,到时别说不分给你们分红,你们就到村上耍赖,那时耍赖也没用。”他再次强调最后一次。

“行了,大家还有没有意见?合理的就提出来,不合理就憋在肚里,别说出来让人笑掉大牙。”周存福大声问。

马上有个娘们扯着嗓子问:“村长,我家闺女也得去上学吗,要是我家大妮、二妮上学了,家里谁做饭?等咱下工再做饭,可是有点来不及了,要是耽误过午上工咋办?”

这确实是个问题。

谢怀谦在旁边给村长出了个主意:“村长,让学校调整学生的上课时间,可以让孩子们早点放学回家做饭。”

这个行!既不耽误上学,也不耽误做饭。村长马上把这个答案告诉底下的群众。

其中,大部分村民都是好的,都同意送自家孩子去上学。

谁不盼着自家孩子有出息,就算不上大学,以后初中或高中毕业在城里找个活也行。每次城里招工,都是找有文化的,从来没说找大老粗。万一招工被招上,那可就是吃国粮的人了,以后前途是光明的。

现在家里有余粮了,也用不着孩子们非得跟着下地干活,上学就上学呗。村里这样决定,确实是为大家好。所以,大部分村民都同意村里的临时决定。

有同意的,就有反对的。

反对的人大部分都是重男轻女严重的家庭。这部分人挤到村委临时摆排的桌子前,缠着村长说东话西,目的就一个,不想让自家闺女上学。然而,他们却同意让儿子去上学。

看来,问题的重点不是在于村里扣不扣分红,而是在于说服部分村民改变重男轻女思想,同意他家闺女上学。

那些稍微通情达理、重男轻女不严重、已经准备送自家孩子去上学的人家,就围在一边看热闹。其实,自从夏收过后,有的村民家里吃喝不愁,早已主动送孩子上学。起码小学开学时,学校增加了十几个新学生,有男孩也有女孩。

那些反对闺女上学的人,其中就有李招弟的爹妈。她妈撒泼耍赖,不想让自家闺女上学。她家宝贝疙瘩儿子去上学,爹妈一点不反对,因为李招弟的弟弟已经去上小学。

“村长,为啥非得让我家带弟和来弟上学?她俩可是闺女,长大后就得嫁人,我送她们去上学,真是吃饱了撑的,以后还不是便宜她婆家。我让她们吃饱穿暖就不错,还供她们上学,美得她们!”李招弟亲妈忿忿不平地喷着吐沫星子说话。

不仅李招弟父母抱有这样的想法,还有部分村民也是这样认为的。

“对,还有我家三妮、四妮和五妮,也不用上学。都多大了,好不容易养大能帮家里干活了,还得送去上学,多亏啊。存富,我跟你说,你们这样做可不行,闺女上不上学都行,这条得改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试着跟村长说理。

她提到的几个女孩,就是她家孙女。

周存福看着族中嫂子说:“六嫂,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什么年代了,国家都解放好多年了,形势早已变了,连主席都说,妇女能顶半边,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男女干活一样,受到的待遇也得一样。村里可都是贯彻执行主席思想,咱们是有觉悟的人,不能跟上面对着干。”

周存福好歹练出些口才,面对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嫂子,只能试着讲理。

“我觉得这事不合理,哪有非得让送闺女上学的。”

“嫂子,闺女咋了?你看我家的娇娇,我弟妹还不是送她上学,要是她大字不识一个,能找个城里的婆家吗?还有梨花,她现在已经被分到县服装厂上班,成了正式工人。听说一个月就能拿二十多块钱,等混成熟练工,还会长工资。眼下让闺女上学是不划算,可当上工人一年就能赚很多钱,以后还能找个好婆家。闺女过得好了,能不帮衬家里?”村长讲起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