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耽美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3

分卷阅读333

    等主力舰的图样,根本就用不上,这也难怪,即使是再狂热的战舰爱好者,又有几个对潜艇以外的中小型舰船感兴趣并花大量时间搜集资料呢?

由于二战时期潜艇的航速很慢,因此反潜舰艇的速度只需要能够跟上舰队的巡航速度就行,所以经济性更好的柴油机就成了这款“护航驱逐舰”的首选,而由于美国所产的船用柴油机性能不佳(历史上美国以柴油机为主要动力的舰船最大航速普遍也就在20节出头,与德国柴油机动力舰船二十七八节的最大航速根本无法相比。),后来中国赤色党与德国秘密开始全面合作之后,便将其换成了德国货。使得该舰的航速与续航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德国派来中国的军舰设计师更充分展现出了领先于世界的结构科学水平,将这款护卫舰的内部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适航性和抗沉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融合了美德两**舰设计思想精华的改进型与中福国际在美国订造的4艘(单价800万美元)相比简直是脱胎换骨。以致于后世的军迷干脆就将其视为两种不同的军舰,这款被命名为“江南级”的护卫舰基本参数如下:…

满载排水量:1520吨;

主尺度:全长93.27米,全宽11.13米,吃水2.67米;航速:21节(改进型为28节);

舰员:186人;

主炮:单管127mm高平两用炮2座;

副炮:单装88mm高射炮4座;

鱼雷:三联21吋鱼雷发射管1具;

防空兵器:单装57mm高射炮4座。双联装37mm高射炮2座,双联装25mm高射炮2座;反潜兵器:深水炸弹投掷槽2座,深水炸弹投掷器8座。火箭深弹发射器2座。

除了作战舰艇,中福国际还购买了登陆舰等吨位较大的辅助舰船带回国内仿制乃至改进,虽然其中一部分舰型其实不能算是“非进攻性武器”,但因为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蔑视,美国人大多都认为只要封锁技术,中国就不可能自己设计建造出大型的军舰,而“没有强大的远洋海军。这些舰船只是玩具。”,因此这些辅助舰只的采购并没有遭遇到胡卫东预料的巨大阻力其实,如果按着胡卫东自己的意思,成品的军舰他是一艘都不想买的,但是某些军舰的建造技术美国人不肯转让。只能将成品买回去山寨。更重要的是,如果只买技术和设备,那么就只有上游的造船机械生产商大获其利,而美国海军与造船厂却得不到太大的好处,难免不在暗中下绊子,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收买了,道理就和后世的中国政购买大量美国国债一样,说到底还是中国现在的国力太弱了,尽管比起当年人家直接开着军舰来抢的时候已经好了许多算上引进技术和设备的花销,海军装备方面中福国际的支出几近2亿美元,比花费最大的陆军一块也小不了多少,而如果加上民船建造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总金额更是超过了5亿美元,远在陆军之上。这固然是因为海军基础薄弱,加之本就是烧钱的行当,因此投入自然小不了,更是因为胡卫东深知从美国引进海军装备和相关技术设备的机会十分难得,过了这村就没有那店了,所以采购十分坚决。何况此时胡卫东还并没有德国一定会同意与赤色党全面合作的把握,而且即便同意了,能够转让多少技术和设备也得打个问号与购买美**舰的动机类似,中福国际为了“收买”美国政与其背后的那些大资本家,不得不花费大笔美金用于购买民用的工业设备和技术人才,其中7亿多美元用于造船、钢铁等与军工关系密切、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还算是有些价值,可差不多同样金额的巨大花费砸进了纺织等相对不太必要的工业部门或者价值更小的其他用途,却令赤色党上下普遍心疼不已。倒是胡卫东相对更想得开,知道后只是略显苦涩,便很快又露出笑容道,“也好,省得战后军转民时的阵痛太大,早点将现在‘重轻农’的畸形经济重心分布纠正过来,变为后世新中国花了近30年才完成的“农轻重”的合理状态,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反正即使没有这次的引进,鬼子也蹦达不了几天了,是应该未雨绸缪,提前为战后恢复作好准备了”

注1: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也是一个原因,当时很多部件乃至钢材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对于工业建设一直以盈利能力为关注重点的老蒋宁可多造经济上更加划算的小船,而新中国则受到西方长期封锁,直到在苏援下将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之后才能建造出第一艘万吨巨轮。(。)

第三百九十二章四道难关(一)

其中要说最不划算的应该是总价值不下2亿美元的各种农产品,虽然美国的粮食比国内还便宜(注1),但国内买粮可不需要外汇啊?而且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是宁可勒紧裤腰带饿肚子,也要尽可能地集中资金投入到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的,拿这么多美金直接买现成的粮食,怎么看都是亏了。但没办法,美国的农场主阶层对于美国政和国会的影响力极大,地位仅次于军火商,不出点血将他们搞定是不成的。



唯一令胡卫东高兴的是,这一趟顺便买下了不少优质的种子,对于1939年中原边区乃至赤色党旗下各大边区农业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大帮助。另外,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余粮,也使得赤色党旗下各路兵马在1939年的进一步大幅度扩军成为必然,客观上加快了抗战胜利的步伐。而且只论价格的话,美国的农产品真心是便宜得要死此时的美国平均粮价比中国还低,而且不是低一点点(大萧条时期更夸张,当时美国就连猪rou的价格也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其他的就更不必说了,有些甚至不到十分之一,即使运到中国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费,价格依然很有竞争力。),这固然有中国战乱抬高粮价与美国经济危机导致商品滞销的影响,但是即便是在美国陷入大萧条之前,粮价依然比中国便宜,甚至运到万里之外的中国之后还能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倾销。此时美国的工资在世界主要国家当中最高,物价却是最低,因此即便不像后来有超级大国的光环加成,各国移民依然趋之若鹜。…

历史上美国物价涨上来是在二战及战后初期,那段时间美国账面上的经济增长率高得吓人,几乎每年都在20%以上。但其实通货膨胀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其中美国的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更是大幅上涨,最终于50年代超过了中国(但很多农产品依然比我们便宜。比如小麦、玉米,所以当时中国政常常是出口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