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言情小说 - [红楼]娇女迎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3

分卷阅读143

    当然,如果是对皇帝的性格极其熟悉之人,也不用看皇帝的表情就能够知道皇帝此刻的心情。皇帝的几个兄弟,无论是作为皇帝的政敌而跟皇帝做对了多年如今不得不自污以自保的忠顺王,还是如今甚得皇帝信赖和重用的沂王,以及今天领了差使不在金銮殿上的沛王,有些事情,他们根本就不看见皇帝的面孔就能够从周围的景象和气氛中感受到皇帝的心情。

就好比说现在,就是这两年渐渐传出荒唐的名声的忠顺王在听到这个愣头青的奏折的时候,也有一种世界真奇妙的感觉:

这个家伙,应该是我的好皇兄安排的吧?要不,怎么会在金銮殿上提起这样的事儿?

事实上,不止忠顺王爷,还有好几个曾经做过皇帝的政敌的宗亲以及脑洞比较大的勋爵贵胄之家的家主,还有一些大臣,都是这么想的:

万岁该不会想清理一批人,给他的人腾位置吧?

要不然,这么会有这么一个愣头青,竟然在大朝会上来了这么一出?只要是通过进士科和明经科考试的,就不会上这样的奏本啊!明算科出来的家伙什么时候能够进御史台了?

这最后一句,就跟贾琰熟悉的、后世网络上流行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有异曲同工殊路同归之妙。

揣摩皇帝的心思是宗亲和大臣们吃饭保命的本事,而皇帝呢?他也是从皇子出来的,他也做过臣子,加上坐得高,更是把这些大臣们的表情尽收眼底。哪怕这里头也有些老狐狸,能够端着一张脸不露丝毫,可他们的心思,皇帝如何猜不到?

皇帝都快气死了!

他要收拾某些人还要用这样的手段?!

他不用猜都知道下面的那些臣子们的想法,也不用猜都知道他的后妃们有几个被绕了进去:

不说这当事人贾琰,就说皇后的娘家,皇后是个极清楚的却当不得承恩公府如今只有一堆蠢货,所以皇后的娘家肯定是背了锅,若是再往下查,跟他宠爱的竺贵人,还有他其余几个儿子的生母、母族肯定脱不了干系!

一份荒谬的奏折,可是把他所有的妻妾还有儿子都卷了进去,让人硬生生地看了笑话。

皇帝哪里不生气的?

只见皇帝的声音冷如冰霜,他的目光扫过下面的皇室宗亲和诸位臣子,然后点了大理寺卿王云甫的名:

“王爱卿,你是大理寺卿,你来说说看,这事儿怎么说?”

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司法机构,一般来说,各地的县令都兼职各地最高法官。如果遇到了冤假错案需要上诉,可以去京兆府鸣冤。京兆府可以视情况断案,京兆府断不了,才会转交刑部或者是大理寺。

有关国法和刑律之事,皇帝当然是先问大理寺的。

王云甫立刻出列,拜过君王,这才道:“启禀万岁:按照国法,朝廷礼聘后妃,需要户部配合,先确认户部有没有婚书登记,只有没有婚书登记之人才有资格接受礼部和宗正寺的礼聘,成为后宫妃嫔。既然白御史上奏,说淑妃娘娘早有婚约,万岁只要责问户部和京兆府便是。”

虽然说三媒六证乃是旧时的结婚必备程序,但是,在法律上,真正能够证明婚姻状况的,就只有那一纸婚书。

民间百姓很多都不懂法律,因此在封建时代,都是靠着一纸婚书或者事实婚姻认定两种方式来确认一个人的婚姻状况的。

跟贾琰这样,一个未成年——即未及笄的贵族少女——又是自始至终都在娘家呆着的,她肯定不适用事实婚姻认定,而贾家也是贵族,哪怕中间沉寂了许久、被边缘化了许久,贾家始终是贵族圈子里面的一员。

跟贾家这样的人家,家里的哥儿姐儿结婚,从订婚的那一刻开始,就要遣官媒了。而官媒的工作内容就包括了代主人家去官府衙门帮忙登记婚书。

婚书除了证明婚姻状况之外,还负担着一个作用,那就是户籍迁徙证明。在订婚之前,女方的户籍肯定是在娘家的,等要结婚了,户籍就要转到夫家去。古代又没有电脑,户籍迁徙这个过程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办好的。哪怕是户籍就在京师的京城人,他们的女儿结婚的时候,一样要先去京兆府登记,然后由京兆府移交户部备案,这需要好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的时间(偏远地区光这个地方官府到户部的登记备案的文件在路上就要半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女孩子们的户籍实际上既不在娘家也不在夫家,因此才需要婚书作为证明。领了婚书以后,就默认这个女孩子就是夫家的人了。

贾琰的祖籍是金陵的不假,但是宁荣二府好歹也是京师四王八公这个圈子里的老人了,别说是贾琰的婚书登记是在京兆府的,就是贾赦的婚书登记也是在京兆府登记的。因此,婚书登记原件肯定在京兆府,而且户部也会有备份。

当初礼部和宗正寺去贾家下聘之前,肯定不会不查户籍上的婚书登记。而且贾琰的位分也高,初定就是淑妃,所以最后在户籍婚书调查那一栏里面,肯定不止一位官员做了署名:户部尚书、户部左右侍郎、礼部尚书、礼部左右侍郎以及宗正寺的大宗伯、京兆府尹、京兆府少卿等相关官员都要在上面署名的。

只有这些官员都署名了,皇帝才能够下礼聘诏令。

现在,皇帝的礼聘诏令都下了半年多了,你忽然说淑妃娘娘之前有婚约?

当京兆府和户部的婚书登记都是假的啊?

当在婚书调查卷上署名的官员都是死人啊?

不是人家大理寺卿吐槽,实在是,会上这样的本子的人实在是,实在是蠢得无可救药了。

不想,那个愣头青竟然道:“启禀万岁,这也是臣在今日大朝会上上此奏折的原因。贾家和王家早就有约定,只是未走婚书罢了。因此才有了贾家悔婚一事。”

那个愣头青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却不知道别人看他就跟看傻子没什么两样!

要知道,金銮殿代表的是皇家威仪,只有符合法律事实和法律依据的事儿才能够拿到金銮殿上来谈。

哦,你说人家淑妃家里曾经跟人有过口头约定,人家淑妃就要盖这样的锅?

别逗了!

如果这样的理由能过,那以后宫里的后妃们就别想安生了!谁都可以盖她们一个在娘胎里面就跟人指腹为婚的帽子!

就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儿又如何?皇家礼聘妃子看的就是婚书,你没有婚书、只是口头婚约,这婚事就做不得数!

这历史上君夺臣妻的事儿多了海了去了,因此动摇国本的事儿也时而有之。可是,如果你有婚书,皇帝少不得认了这个君夺臣妻的名头,你没有婚书,还想扣皇帝一个君夺臣妻的名头?

不是大理寺卿说,今儿这事儿,他肯定要给皇帝摆平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