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经典小说 - 南柯(现言,年上,1V1)在线阅读 - 1.令人头疼的学生

1.令人头疼的学生

    

1.令人头疼的学生



    又是那片海。

    站在悬崖边的南若,看到海里的蓝与绿由深到浅。海面是浅色的绿,碧绿碧绿,像清潭,诱人想跳下去。再往深处,是天青色的蓝,宁静而安谧。然后,蓝色慢慢变深,神秘莫测。

    南若展开双臂,纵身一跳。

    “噗通”

    海水竟是热的,像温泉。南若尝试睁开眼睛,看到碧绿的水中浮着各种水草,还有或高耸或平缓的怪石。南若小心翼翼的在其中穿梭,竟不觉得害怕。她渐渐忘记了方向,忘记了深度。海水颜色徒变,由绿变蓝,由蓝变黑。南若试图抓住周围,周围一片空无。她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在深海中,她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辨不清,恐惧与窒息包裹着她。突然,一双大手把她拽起,慢慢向上游去。

    是谁?她想努力看清眼前的人,想对他表示感谢。但她什么也看不到,只知道是个男人的轮廓……

    ……

    南若猛地从床上坐起,大口大口地喘气,床头的闹钟显示5:47,距离起床还有33分钟。但南若被那个梦惊醒了。

    她躺在床上,双目盯着天花板,琢磨着那个梦。

    她一直怕海,尤其深海。一次偶然在电影中看到了深海的画面,她竟然吓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后来,她知道自己有严重的深海恐惧症。可是,她却又经常在梦里梦见海,各种各样的海,有深有浅。其中最常梦见的,便是她站在崖边,准备随时纵身一跳投入大海。

    南若缓了缓,让自己平复下来,起身去洗漱,开始她早起的一天。

    南若在余城实验小学教书,现任1年级4班班主任。余城实验小学是余城最好的小学,城中很多领导、老板和高知家庭的孩子都在实验小学上学,在这种小学教书,压力可想而知。

    南若想,她一定是压力太大了,才会梦到深海。

    余城实验小学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都很严格,比如,规定班主任必须是语文老师,新入职老师必须完整带完一个班级的一到六年级。

    南若入职三年,但却还是在带一年级班。

    三年前,从北城师大毕业后,她应聘考入余城实验小学。余城是省会,南若老家在距离余城一百多公里的一个小城市,父母都希望她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省会余城便是最好的选择。南若一入职便当了一年级班的班主任,不出意外,她会把这个班带到六年级小学毕业。但是生活总是由各种想到的和想不到的意外组成。不知道是因为她的毕业院校北城师大名气太响,还是她的运气太好,刚入职的南若带的一年级班全是各种领导的孩子。这样的班级交给南若这种没背景的新老师,显然是学校的不重视。在带完那个班的二年级后,南若接受命令,又从一年级班带起。

    再带一年级,南若有很多不适应。刚和上一个班的孩子培养出感情,就要分离,对于南若来说很难受。可是,令她难受的还远不止这些。新带的这个一年级班,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是经商的,很多孩子都被宠成了公主和王子,班里的鸡飞狗跳可以说是天天上演。当然,最令南若头疼的不是处理这些学生纠纷,而是有的学生学习非常费劲。拼音学不会、读字读不对,连最简单的字教完了转身就忘……每次给他上语文课,南若都要给自己做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

    最重要的,这个学生的家长还很不配合。不是信息不回,就是电话不接,她想跟家长说在家多多注意孩子的读写教育,可是这个学生的父母就像消失了一样。她仔细回想一年级上学期结束时的家长会,搜索这个学生的家长到底是何方神圣,怎么如此的不负责。不过想了半天她也没想起来,因为一年级上学期结束时受疫情影响开的是线上家长会……

    南若在班级里看到了那个学生的身影,一个皮肤白皙长相乖巧的男孩子,尤其那双眼睛又大又明。南若看到他,在心里叹了口气,多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学习这么费劲呢?

    “柯思远,放学和南老师来下办公室哦”,南若语气温柔地说。

    即使内心再崩溃,南若面对学生时总是会压住脾气。学习不好不等于一个学生的全部,有教无类、教书育人,南若可以说是严格按照教师的基础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

    当然,这个叫柯思远的男孩,还真的是除了学习不好别的都好。长相讨喜自不必说,美术、音乐、体育等课表现都很好,尤其美术老师总夸他艺术感受力好、动手能力强,以后适合当艺术家。可是能不能当艺术家是以后的事,现在,眼下,南若着急的是怎么让他把一句话读顺、把拼音的“b”和”d”、   “m”和”w”分清,以及把教过无数遍的“这”和“那”写对……

    叫柯思远的男孩子放学后走进了南若的办公室,他很有礼貌地敲了敲门,“南老师,您在吗?”

    “来,思远,坐这”

    南若早就准备好了座位,利用这个周五放学后的托管时间给柯思远补补课。她不是圣母,更没那么同情心泛滥,她只是担心再这么发展下去,她的绩效就没了……守着一个全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基本上所有好事儿都与她无缘。南若深吸一口气笑眯眯地对柯思远说,“来,我们把今天学的课文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