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经典小说 - 从陈桥到崖山在线阅读 - 仁朝文人篇

仁朝文人篇

    天圣2年(1024)整个宋朝在忙碌着两件大事:1科举、2陛下大婚。

    3月18日,这一科前三甲分别是宋庠、叶清臣、郑戬,之下排名是曾公亮、余靖、尹洙…哪一个都在宋史中大名鼎鼎。但真正文名最盛的却是一甲第10名宋祁。

    他是状元宋庠的弟弟,单论才华要远远高出乃兄。可刘太后或许是从人伦大防,又或是家庭和睦出发?说了句“弟弟排名怎能高过哥哥呢”于是大宋排头站,小宋退第10,就此搞定。

    状元没了,可小宋一点不在乎。清寒人家出身,一跃进入罗绮丛中,富贵无可限量。怎一个**了得?从他身上,我们来见识下大宋朝顶级文人们都在怎样生活。

    宋祁注重享乐,是一典型的大宋才子。而真宗与仁宗年间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足、最安宁、最开明的时代。他所享受到的人间快乐,是汉的司马相如、唐的李白或明的唐伯虎之流所望尘莫及的。反映在诗文里就是“春日之酣乐,欢乐不晓天”他比寇准都奢华。寇准喝一夜酒,顶多是蜡烛浇满地,跘人几个跟头。而他是让所有喝完后的客人都晕头转向,出门就昏倒。因他是用重幕把酒局包住,里边点上巨烛,歌舞弹唱,完全不计时间,散场了一拉开幕布,外面阳光普照…

    而这方面真正的大师是那位前神童晏殊。他早就不去追求纸醉金迷的表层享受了,他追求的是富贵的最高境界即富贵得不像富贵。晏殊曾鄙视过当时的一位词人李庆孙。李氏《富贵曲》中写到“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说的是以写金粉写字、以玉牌记名。富是很富,不过是暴发户。晏殊是“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看不到半点夸富的词句,但优越闲散的生活活灵活现。这就是境界。但无论晏殊还是宋祁,都没法独领文坛风sao。

    第一。他们擅长的都是小令,这是五代起就流行的口语化短词。对言辞能力要求极高,他们也都做得极好。但终究只是继承,最多是在原基础上发扬光大,却没破格创新,开出一片新天地。宋词的经典“慢词”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由那位终生潦倒,把功名都换成浅酌低唱的那位才子来开创。

    第二,他们文风太绮糜了。说到底就是南唐后蜀的遗风花间派,追求极致的艳丽。纯粹的宫廷享乐风格。就像是国破家亡前的李煜。那么试问论精妙灵动,他们怎比得上李后主?而李煜的词都没法与唐诗相比。诗借古喻今,包罗万象,可怀古、可论政,也可伤情。与之相比,这时的词还只是民间小曲。宋词的辉煌,还要再等上半个多世纪,由那位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才子来铸造。

    所以晏殊等人的艺术,都只是在富贵生活中炫耀他们的优雅。抓着满把金钱。玩命的表现自己多不在乎,多么向往自由生活。既要富贵又要当散人。看穿了这点,也就知道了他们的所谓成就及个人的人品高低。

    但有一个人不一样,他才是这个时代里真正的唯一。是位真正的隐士:林逋林和靖。4年后他将去世。此时正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西湖自古游人如织。杭州更是东南形胜的大都会。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林逋一点都没刻意强求自己定要躲进深山。说到他的生活,世人传颂他“梅妻鹤子”潇洒出尘得没法形容。因人类的共识:抛弃了人世间夫妻人伦欢乐的人是难得的。于是他就变成了千古传颂的隐圣。更难得的是林逋自食其力,在孤山种了300多株梅花。自己辛勤劳作,以出售梅花、梅子为生。那是怎样清贫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生活条件下。他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夜黄昏”的千古佳句,又是怎样乐于清贫、甘于清贫的精神!

    他死后留下的遗句是“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肯定汉武帝晚年罪己的行为,却没有去拍当朝皇帝的马屁,称颂皇帝封禅拜神有多神圣。日后有人在杭州西湖苏堤之上建起了“三贤堂”其中两位是白堤的建设者唐代白居易、苏堤的建设者宋朝苏轼。另一个,就是终生白衣的林和靖。

    宋室南渡后,杭州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建筑全部迁出,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最后的祸事。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

    结果挖到的陪葬竟只有一方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或许林逋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己平。

    为林逋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见到他一生怀念的人…

    当然,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不能依靠林和靖这样的隐士。它离不开那些心怀天下之人的支撑。他们的人和词,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华。

    让我们认识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伟大,让后来的大圣人朱熹都称誉: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

    但这个人的生命却起源于贫寒甚至是屈辱。此时他拥有自己的姓氏才刚刚9年。在这之前,他姓朱,名说。是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朱姓富户的‘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家里有钱,可他喜欢的是读书。为求静,他主动上山在醴泉寺里寄宿,与山僧们过同样寂寥的生活,在晨钟暮鼓里苦读经书。一非常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自己身世后,一切就都变了…

    他竟不是朱家的人,而是苏州范家的儿子。他父亲叫范墉。范墉先娶陈氏。后娶谢氏。他是谢氏所生,即庶出。他出生第二年,父亲就死了。谢氏母子被赶出家门,只好改嫁到山东朱家。

    朱说知道了这一切。原来他身上流淌着另一个人的血液。在朱家他是拖油瓶的累赘,在范家他是被赶出家门的庶子。无论从哪方面讲,他都是个废物,毫无光荣可言。他立即收拾行李,拜别母亲,徒步到外地求学。立誓必有所成,才回来迎接母亲。为感谢继父多年的养育。也为考虑到母亲还需朱家照顾,他保留了朱说的名字。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奇就这样开始了…朱说的起点己低无可低。

    1011年,朱说来到应天府。这是当时他最好的选择了,也可说是宋朝对他的恩赐。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朱说的苦读生涯就此开始。关于他的艰难,史书记载:他每天的饭只有一盆稠粥,凉了后划成4块,早晚各吃2块,再加上几根咸菜。半盂醋汁,这就是全部。然后终于有同学看不过去了,给他送了些美食。但过几天来看,东西原封未动。都长毛腐烂了。同学很生气,问他搞什么。朱说长揖道谢说我己习惯吃苦。一旦享用这些,就怕以后无法再坚持了。同学释然了。可深层的话却没法对人说。施舍之食如我能咽下,那当初我为何还要离开朱家?

    朱说更勤奋了。用一切时间来看书。就连皇帝到亳州朝拜太清宫,路过书院,每个人都争着跑出去看。他仍看书。同学来拉他。他答“将来再见也不晚”

    果然第二年,他考中了进士,在崇政殿参加殿试,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宋真宗皇帝。这时是1014年,朱说终于可回山东接回自己母亲,且为自己恢复姓氏。从此他姓范名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从一个小小的参军起步,1021年,他被调往泰州,做盐仓监官。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第一项业绩。泰州濒海,煮海造盐是个大生意。可海水每年泛滥成灾。唐代以前,这里曾有过条捍海堤堰。可五代年间早已荒废失修。进入宋朝,每年潮起潮落都大水漫城,有几次连泰州府城都被淹了。范仲淹提议要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500余里的超长海岸线上重修一条捍海长堤,护卫黄海近岸的百姓民生。

    事是好事,却超级难做。与大海争利,难度不下于在内地挖运河。范仲淹先向江淮漕运请示,漕运上报朝廷。朝廷命他去做兴化县令,直接负责这项超级工程的运作。

    就在1024年秋天,范仲淹率4州数万民夫来到海边围堤治堰。当年即成,数百里长堤真的筑出来了。可其间的艰难险阻谁能想象?刚开始就遇到夹雪的暴风,紧接着大海潮,不仅毁了刚筑成的堤坝,还淹死了100多民夫。一时间很多官员都认定这是天意,上天不许造这条堤坝,提议取消这项工程。是范仲淹力请,再加好友滕宗谅的鼎力相助,才完成了这项造福沿海万民的伟大工程。同时这也是刘太后当政10年间屈指可数的政绩之一…

    此后范仲淹被调回京城,做大理寺丞,可近距离接近朝政了…范仲淹功在社稷,心怀天下的人生就此开始。但必须要提出的是,他还不是北宋文学史上开天辟地,划分时代的第一人。

    那个人现在还是一身白衣,只有18岁,还没变成后来那个劈破五代旁门,回归盛唐文章的伟人。世所公认,他的经典时刻远在33年后的1057年,那一年也正是大宋不世出的大文豪苏轼进京赶考的那一年。此人身为主考官,才扳回了延续近百年的浮滑绮靡,不知所谓的文风。让宋代文学上升到了可与汉唐匹敌的高峰!

    但也许,这个经典时刻不在1057年,而早在1013年左右,也就是此人才有五六岁的时候。

    此人和范仲淹一样,3岁丧父.但幸运的是他有个好叔叔,一直照顾着他们。虽清贫但衣食无忧,且从小读书。他老家有一姓李的富而知礼的好邻居。长子李彦辅是他终生的朋友。李家藏书颇多,他可随意借阅。五六岁的某一天,他偶然在李家阁楼上发现一破筐,里面积满了灰尘,隐约露出书卷的一角。拂拭灰尘,书名展露。小孩子被惊得目瞪口呆:《韩昌黎先生文集》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这是一伟大契机。让他在小时,还没被科举应试彻底僵住灵识时,就知道了世间还有这样雄浑厚重的文章存在,从而一生都念念不忘,最后推行宋朝古文运动!

    此人复姓欧阳,名修,字永叔。是上继唐代韩柳、下启宋朝三苏,唐宋八大家中承上启下、功盖两代的大宗师。

    人世间最幸福的是皇帝,皇帝最宠爱的是他的太子。这应该是条普遍性的真理。但那是假的,还有一句话叫做“天家父子无亲情”针对赵祯的第一次婚姻,就有着他来自民间的绮梦记忆与感情伤痛。原因就在于他的‘mama’刘娥。

    刘太后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严厉。虽抱养了,但根本不屑于和小孩子整天厮混,她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cao心。在赵祯心灵深处,让他感到温暖的‘mama’是杨太妃。史载刘娥对赵祯“未尝假以颜色”也就是这‘儿子’连她的笑脸都没见过。赵祯生病,想吃海鲜。刘娥明明知道,可就不给。最后还是杨氏看不过去了,悄悄做了一些给小皇帝吃,且哀叹“太后何苦虐吾儿如此”

    现在赵祯当上皇帝了,可他连自己所爱的人都没法保住,眼睁睁看着她被人夺走…

    赵祯的初恋是个民间女子,大乡绅王蒙正的女儿。据说这位王姓少女姿色冠世,娇美温柔。从小就被刻板礼教约束的赵祯深深的爱上了她,把她当成理所当然的皇后。因为她,小皇帝压抑住多年来的恐惧心理,向他的母后坦露心事:我要娶她。可刘娥严厉拒绝。理由是这女孩“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立即就把王蒙正女儿赶出宫去。赵祯难过,但无可奈何…可紧接着发生的事就让他悲愤伤痛,忍无可忍。

    刘娥居然马上就把他的心上人嫁了出去,选的丈夫居然是自己前夫刘美的长子刘从德!忍无可忍,可还得忍。(未完待续。。)